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390章 桌上火锅桌外雪 (1/18)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第390章 桌上火锅桌外雪

汝州一个边境小国,颍川郡境内一个僻远小县,有座名为灵境的陈旧道观,很有些年头了,建造在一个小山头上,这小山头其实就是个稍微大点的土包。

前些年,此处下了一场百年难遇的鹅毛大雪,愣是将经久失修的道观给压塌了几间屋子。观主洪淼求爷爷告奶奶四方筹钱,重建完屋舍后发现手头还有点余钱,干脆就将道观里里外外全部修缮了一遍,再给供奉的两位祖师爷的泥塑神像贴上金箔。这让洪淼颇为自得,几乎每天都要专门去山脚看看道观全貌,只觉得好个气派道场,古木成荫,新建祠庙镌古篆,小道两边种老槐。

这座灵境观并无半点出奇之处,想要找出个攀亲戚的道教老神仙都很困难,以至于只有洪淼是唯一拥有道士度牒的正式道官,而洪老观主还是个外乡人。事实上,往前推个三百年,历代观主就都是外乡道士了,只要任期一到,就会毫不犹豫离开此地。实在是这地方的天地灵气太过稀薄,就不是个适宜修行之所。

想要成为道官,以及之后如何升迁,说简单也简单:一靠境界,成为练气士;二靠学问,也能够授箓;三靠家世,只要肯钱,终究是有门路可走的。那么,一座道观也是差不多的光景,故而各郡道观往往是大道观越来越规模宏大、香火鼎盛,小道观越来越香火冷落、难以为继,而这灵境观就是个三不靠的……靠山倒是靠山,只是在这平原地界,可怜道观就杵在一个孤零零的小山包上,走个几十步就能登顶。

次一等的科举也是差不多的年景,别说进士老爷了,最近两三百年,就连举人都没有一个。至于到底是两百年还是三百年,谁还去记这个呢,反正又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甭管是道官还是科举,也不晓得到底哪天才能破了天荒。

其实洪淼年纪不小了,虽说看着不过甲子岁数,实则将近百岁高龄,却还只是个候补道官。只是这种事情,家丑不可外扬,自己心里有数就是了。一般俗称为观主的住持道士是不论大小,每座道观都会有的。但是方丈却不是常设职务,而且有些方丈会兼任数座道观,必然都是一国之内的得道高真了,那种能够瞧见皇帝陛下的高人。

按照道观老人们的某个老说法,道教宫观庙庵皆有,唯独不称寺。此外,道观的方丈老爷与那西方佛国是通用的,就像那十方丛林与子孙丛林的说法差不多,僧道都有差不多的规矩。当然,方丈一说还是在僧人那边更为流传,但是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不也争来了道士这个称呼?可要说道观里边有年轻人刨根问底:“道士?咱们不是一开始就是道士了吗?”那么就肯定要挨句怒斥了:“你知道什么,这等秘事内幕,以后等你家祖坟冒青烟,当了道官老爷,自然就晓得了。”

而所谓的灵境观老人们,其实就是两人,当然都是没有道牒的,一个是兼差的庙祝,据说是因为祖上拿出几亩良田给了道观,才来这里领份薪水,毕竟蚊子肉也是肉。外加一个典客道士,也是兼了知客的。至于洪老观主,更是能者多劳,就连账房执事的打算盘差事,也都是老观主亲力亲为。

一国诸郡,大小道观,几乎都是官方建造,能够比拼的其实就三件事:其一,是否敕建,唯有帝王御赐,山门匾额上才有“敕建”二字;其二,道官数量多寡,以及供养,也就是香火旺不旺,大香客多不多,善男信女多不多。在青冥天下,丛林庙要更为规模宏大,道官众多,因为名义上属于天下所有道众共有,并无私产。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理解为全部归属白玉京就是了。

今天一大早,洪老观主就又去山下散步了。山外积雪深重,风景倒是不错的,老道士双手负后,转了一圈,又开始缓缓登山。此时的他已是满脸愁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