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三百一十五章 ——使清第一人(廿二) (1/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伊万?佩特林?费奥多尔?巴伊科夫伯爵骑在马上,终于再次将思绪拉回到现实世界之中――路途太过艰险,马匹又是那么瘦小,还要小心看路才好!

“巴伊科夫老爷,到了中国的首都就可以知道阿勃林的下落了。”一旁的巴巴托夫一直在小心观察着这位伯爵老爷,见到他终于从沉思不语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这才小心说道。

“嗯,是的。”新任伯爵明显心不在焉,随口回道。

“老爷,说不定他还在汗八里城,这也也说不准呢。那里的生活还是很悠闲惬意的……”巴巴托夫在诋毁同胞这件事上,向来不遗余力。

“哦?你去过汗八里城?”巴伊科夫警觉的转过脸来,冷峻问道。

“不不,我并没有去过。但属下是去过南蒙古的阔阔阔堂的,那里就有许多中国人了,汗八里城的风俗景致是这些中国人时常挂在嘴边上的吹嘘谈资。”巴巴托夫急忙解释。

“阔阔阔堂?”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巴伊科夫好奇地问道。

“哦,老爷,那是进抵中国之后的第一个城市,当地的蒙古人也叫做‘库库和屯’,意思是‘青色之城’。”

“青色之城?你是说……”

“是的,伯爵老爷。它可是一座规模宏达的城池,到了那里您就能明白这名字的由来了。它的周围层峦叠嶂,可谓青山辉映,从而显露出一派苍郁生机,这座城对于我们这些跋涉在险山恶水中的商旅来说可谓是人间天堂了。特别是库库和屯的城墙都是由青砖砌成的,远望一片青色,就像生命之舟!”

巴巴托夫一边畅想,一边描绘,似乎这座库库和屯城就在眼前一样。

“原来如此。这座城塞里面蒙古人多还是中国人多?”巴伊科夫突然想起了沙皇阿列克谢那恢宏的“双头鹰志向”,有所图谋的问道。

“这个嘛……老爷,蒙古人喜欢住在草原上。以帐篷为家,所以,他们居住在这座库库和屯城内的,大多是一些喇嘛和贵族……”巴巴托夫不知道巴伊科夫的心机,却是如实回答。

“啊?也就是说,是中国人居多数了?”

“是的。所以,中国人给这座库库和屯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叫做归化之城。”

“归化城?什么意思?”

“呃――据我所知,老爷,他的中国话意思就是。这座城里的人民已经皈依了中国的宗教。承认了中国皇帝的宗主权。甘愿作为中国朝廷的子民了。”巴巴托夫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出了一个尚算靠谱的解释。

“哦――”巴伊科夫有些懊恼的支吾道,其实是在替沙皇阿列克谢惋惜。

“我听说,这座城池的归化,其实是因为一个女人的缘故……”巴巴托夫还以为自己的解释不够透彻。急忙搜肠刮肚讲起自己那一点点可怜的历史知识。

巴巴托夫口中的阔阔阔堂、库库和屯也罢,归化城也好,其实就是被后世称之为“青城”的呼和浩特。这座塞外名城的创立史,颇具传奇色彩,也离不开那个巴巴托夫口中的“女人”――三娘子。

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三娘子出生于瓦剌的土尔扈特部,其父哲恒阿哈是该部落的首领,该部落遗址就在今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一带。三娘子本名叫“钟金哈屯”,意为“高贵显赫”。生长在蒙古贵族家庭的三娘子天生丽质、聪慧过人。她饱读诗书。性格豪爽,擅长歌舞骑射。长大后,三娘子能文能武、胸襟开阔、通达事务,深受部落民众的喜爱。有关史籍记载说她“幼颖捷,善番书。黠而媚,善骑射”。

后来,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