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的主要任务。
清代人的理财方式几乎没有,除了买地买店铺收租,几乎就再没有别的投资渠道,以至于很多乡间的地主老财把家里的银子铸成四五百斤的大银锭埋在地窖里。“没奈何”听名字就知道是什么玩意,这东西足足有四五百斤重,就算是一般的小贼见到了银子也搬不走,所以叫“没奈何”。
但金融这个东西,就是强调财富要流动起来才能产生更大利润,“融”这个词很形象,不能流动怎么融?
《柳京晚报》就是要引导舆论思潮,把“没奈何”变成各种工厂,变成各种股本、投资、经营、研发,只有这样才会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今日新闻》则是一份政治导向的报纸,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全球时政上,没一期都会用一个版面介绍一个西方国家的历史,同时也会用一个版面介绍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王朝,用这种对比的方式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柳京民众对于西方国家的认识。
话说想要打败一个人,就要先了解一个人,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样。
《今日新闻》的第一期介绍的就是日本,从日本的飞鸟时代一直介绍到明治维新时期,事无巨细全部说得一清二楚,把日本这个国家掰开揉碎了展示在读者面前。
效果很好,出乎意料的好。
在此前,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对于知识的扩散都是严格管理的,国家不需要老百姓懂太多东西,老百姓只要老实听话肯干活就行,其他的事情,就让那些王朝的精英们去考虑吧。
那么精英凭什么能称为“精英”?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多常人不了解的知识,因为他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了解较常人更多,因为他们遇事的时候会思考而不是蛮干,以及,因为他们多认了几个字!
石云开不是这么认为,石云开一向是把“开启民智”作为是头等要务的,石云开一向认为,民众天生就应该享有“生而知之”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哪怕那个人是皇帝。
《今日新闻》介绍西方国家,就是开启民智的第一步。
当读者看到日本的天皇睦仁小时候也只能一顿吃三根咸菜的时候,皇权的神秘就会荡然无存。当读者看到远东地区的洋人都是在本国混不下去的下三烂时,对洋人的恐惧就会不翼而飞。当读者看到清军当初入关时的“嘉定三屠”、“扬州七日”、“留发不留头”等历史时,对满清的厌恶就会达到顶点。
优越感,或者说平等,只有在有对比的时候才能感受到。
民族自信心从来都不是吹出来的,而是要打出来,黄州正在进行的战争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战争开始刚刚两天,就有民众自发的组织拥军。哪怕只是一个鸡蛋,哪怕只是一双布鞋,一根绷带,也要一根根的缝好送到前线去,送到正在浴血杀敌的第四师官兵手上。
自从战争开始之后,柳京境内的民人和朝鲜人的分界线已经不是那么明显,原来的本地人因为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日军在汉城的暴行,极大的增强了他们的向心力和归属感。来自清国的民人则是因为第四师的浴血奋战,初步接受了这些原本地位较低的本地人。
在石云开的主导下,在闵丙奭的刻意逢迎下,民人和本地人的地位差别虽然没有以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确实真是存在于柳京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分配宅基地时,如果是东西走向的街道,当一户民人和一户本地人同时去申请的时候,面南背北的哪一户肯定会划给民人,本地人只能得到面北背南的哪一户。比如在去工厂找工作的时候,条件完全相同的俩个人去找工作,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