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34章 鹬蚌相争 (2/5)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的好:“你这是气话了。如今定南王告老,希望其子承袭王爵,这正是个好时机。”

思卿道:“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能一蹴而就,再想想。”

萧绎叹道:“便说余允和的案子,我当知无益于朝廷声望,奈何前有二公辅政,后有宗亲叔伯,”他向上一指,“那些伯王叔王门开口闭口‘祖宗家法’。你知道,我有开创新气象,他们却要与朝中新气象相抗衡,以征求一席立足弄权之地。”

萧绎推开长窗,夜风涌入,吹着思卿的乌发,思卿耳畔带着银铃铛的流苏也叮当作响。萧绎合上窗子,“他们做下的那些事,我只能以朝中大局为重,不管不问,然而这些罪孽,到头来还是要算在我的身上。”

思卿敛眸,轻声道:“我知三哥此数年间种种忧劳心怀不畅,但是来日方长。”

“不,我不愿再等。”萧绎的眼里散发出热切和疯狂,眼神却飘忽无助,“我要削藩,立时削藩。”

思卿恍若未闻,额头上贴的钿让她的肌肤有些不适。她把一枚钿从额前摘下之后,因为钿背面的呵胶尚粘,所以粘在了手心里。思卿用水葱一样的指甲把钿剔下来,丢入漆盒。

萧绎久久没有得到思卿的回音,不禁问:“你不想说点什么?”

思卿道:“我从不替别人做决定。利弊得失陛下都想明白了,怎么决定在您。‘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削藩也罢不削藩也罢,只要将来陛下不后悔就是了。不过定南王是开国功臣,陛下不怕留下‘狡兔死,走狗烹’的薄名?”

萧绎道:“他不过是以军功震耀朝廷,巩固封殖罢了。”

思卿又劝了一句:“定南王兵强马壮,在边陲演练多时。你起意削藩,不过在这一二年之间。”

萧绎冷傲道:“我要的便是先发制人。”

思卿就不劝了,一面卸妆一面说:“怎么决定,都在你。前朝亡国殷鉴,本朝有人归纳为强藩、外患、权臣、外戚、女祸、宦寺、奸臣、佞幸共八项,国朝皆有之。窃以为,除了这八项,还有一点。”

萧绎问:“哪一点?”

思卿道:“朋党。”

萧绎听了微微颔首。

“国无党祸而不亡。朋党交持,祸延宗社。”思卿话锋一转,道:“当日三哥讲内重外轻,如今内中真的安么?又或者定南王缺少一个起反的由头,故意通过刺杀激怒你,让你下旨削藩,好让定藩有借口起反。”

正说着,天亮了,黄门进来禀告何适之幺子和何夫人亡故的事,思卿听了冷笑道:“真是巧了!”

何适之的妻和子三九天里没一起了,府里乱了几日,何适之又气又急,卧床不起,同族兄弟都来忙着办丧事。

原来何家到了何适之这一辈,除了何适之,只有一个堂房兄弟何守之中用,现当着江西粮道。国朝皇后母家原有恩封,先头仁诚皇后因没了父兄,所以由她隔房兄弟、何宁嫔的胞弟袭了宁寿侯爵位,只是宁寿侯素来不成器。何适之一病,何家少了主事人,好似一团乱麻一般。办完丧事,何适之吃了一杯冷酒,转头就风瘫倒了,半边身子不能动,只好就此致仕,由子侄护送回原籍泰州养病去了,只留宁寿侯一支在京。

何适之猝然病倒离京,何氏群龙无首,朝里人心惶惶,异常寂静。

萧绎纵有满心疑惑也查不出什么,只因端王一向与何适之不和睦,倒是有一二闲人揣度何适之是不是吃端王下手暗害了。

可是无论怎么查、哪边的人去查,结果都是徐家姑娘自己跑出府,大概是慌不择路,跑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