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也早已看淡了荣辱。对于这种国亡身死的场面,他早已预料到。只是他的心中对国家还存有幻想,他觉得有些不甘心。
当大将军韩信踏进帐营的那一刻,李左车就预想着要以身捐国,一死了之。但是,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大将军韩信并没有羞辱他,反而亲自为他解开绳索,并且非常礼貌的请他上座。韩信还向他深深的鞠了一躬,以弟子之礼向他请教,仿佛他就是韩信的老师。
李左车感到有些惭愧,觉得自己身为败军之将、亡国之臣,实在不配有如此待遇。大将军韩信看出了他内心的忧虑和愧疚,韩信觉得李左车并非没有本事,而是赵王歇没有重用他,问题不在他那里。大将军韩信为眼前的这位俘虏卸下了心理包袱。
李左车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甚至觉得眼前这位年轻人正是自己的知己,明白自己的苦衷,连赵王歇都没有这么理解他。
他们都对兵法了如指掌。李左车的话,韩信一听就懂,根本就不必花费太多的口舌,这种专业间的交流实在难得。而韩信也很难找到这样一位同等水平的将军,可以跟自己毫无保留的分析局势。
大将军韩信向他请教灭燕破齐的方法。李左车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不战而屈,不必花费一兵一卒就可以降服燕齐。因为李左车认真地分析了汉、燕、齐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只要汉军好好休整,燕齐绝对不是汉军的对手。到时候派出使者威吓燕国,燕国必定投降;若燕国投降,再派出使者威吓齐国,齐国同样必定会投降。这也是兵书上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後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於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諠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後实者,此之谓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李左车的建议实在是好,最重要的是不必花费一兵一卒。即使最终没有成功,也不会有什么太多的损失和太大的影响。而休整军队也是长期作战后的必要举措,韩信对此深有体会。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一招竟然见效了!燕国在收到汉军的恐吓信之后,彻底放弃了对抗。
至此,魏、赵、燕三国均已被汉军歼灭,还有个顺带被灭的小国代国,如今就剩下齐国了!而大将军韩信的威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华大地上再也没有人不认识这位青年的将领。他也成为了自霸王项羽之后新崛起的一代青年将领,无人与之匹敌。
韩信,这个名字让所有的将领感到敬佩,也感到惊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