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二百二十五章 (1/4)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当然了,虽说牛魔王只为孙悟空路途所遇妖王之一,但他自身的修行之路也和孙悟空有着相类似之处。

因为白牛对于佛家而言寓意特殊,于是作者也让牛魔王这只白牛之王历经了被寻、被遇、相斗、显象、被降、归家的修行之路。

孙悟空因为有了取经的佛念,才可能有了寻牛、遇牛、斗牛的经历,但真正使牛儿归顺而降的正是佛家旨意,第六十一回中有:

早有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阻住道:

“牛魔,你往那里去!我等乃释迦牟尼佛祖差来,布列天罗地网,至此擒汝也!”

正说间,随后有大圣、八戒、众神赶来。那魔王慌转身向南走,又撞着峨眉山清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挡住喝道:

“吾奉佛旨在此,正要拿住你也!”

牛王心慌脚软,急抽身往东便走,却逢着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迎住道:

“你老牛何往!我蒙如来密令,教来捕获你也!”

牛王又悚然而退,向西就走,又遇着昆仑山金霞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敌住喝道:

“这厮又将安走!我领西天大雷音寺佛老亲言,在此把截,谁放你也!”

那老牛心惊胆战,悔之不及。

见那四面八方都是佛兵天将,真个似罗网高张,不能脱命。

可见孙悟空单枪匹马是无法真正使牛魔王降服的,在多数众多泼法金刚的帮助下,才使得牛魔王无处可逃,束手就擒。

牛王归缴的结局对整个故事的寓意是双重性的。

佛旨不但解决了孙悟空战斗不下的困难,也让牛魔王退去野性的妖气,从而显现真身。

而此,这种结构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巧妙复线,定心同归。

这两条线索并不是只有情节上的交叉,而且在人物最终的结局上十分一致。

在茫茫取经路途中,牛魔王不同于寻常之妖物,它与孙悟空有着八拜之交,曾一起贪杯寻乐,也一起放肆欲求。

却因为不断渗入的人情余温,而与贪求长生与虚妄的孙悟空相区别。

如果说,孙悟空的心猿是对自由的无限声张,而无所羁绊。

那么他就是一头走入世情街头的佛院白牛,为了人情族爱,而无法脱身尘世而成为露地白牛。

他们的修炼,有着相同的佛源,却是本质上的不同。

让身为拜把兄弟的孙悟空一点一点瓦解着他周围的族亲之情,通过观音降服红孩儿,大败如意真仙而获水,武斗智斗铁扇公主,惊赫打死玉面公主,最后使得他拼尽全力,从而无法招架而服。

至始至终,牛魔王对唐僧师徒并未显现出泯灭人性的妖性,反而是步步为营,主在防卫。

但,它最终是需要清静境地而达到悟境的,因此,孙悟空打倒了他的心猿,也铲除着他归佛途中的心魔。

这两条明暗相应的线索相互牵引,形成了这种巧妙的复线结构。

其次是主题体现。

《西游记》这部笼罩在神怪魔幻气象下的小说,对于它主题的阐述也是有着多种层面的不同理解的。

如李安纲就在其著作中大力阐发《西游记》的道家内涵,也不乏观点认为《西游记》隐喻了“心学”这一哲学思想的“放心、定心、修心”过程,此外“游戏”说也被众多学者所肯定。

对《西游记》主题的讨论和研究十分之多,也包罗万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