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书能像他那样当什长。周围的村民都知道他是个热心肠,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相比起他这个什长,这些伍长平时除了到农户家里去蹭吃蹭喝,就是欺压他们,让这些农户给自家充当劳动力。过得不富裕但滋润。他这个什长,虽然很尽心地为十户人家办事情,却常常因为处理不好被指责。这样的什长不当也罢,还不如讨好几个伍长,每年上缴粮食的时候可以帮着虚报点数目,自家也能多囤点粮食。说到这个,张牛儿这个什长也是个死脑筋。每次上缴粮食的时候,钉是钉铆是铆,差一点都不行。说到底,这也不能怨张牛儿,毕竟他是个恪尽职守的人。家里富裕些的农户,也会帮他说话,但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来到都城咸阳,他才发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得孤陋寡闻,简直就是一只井底里瞎蹦哒的青蛙。这里随便站出来一个,都是通古今的能人志士。除了治六经,他们还有某一学术上的专长,都是诸子百家里的佼佼者。而他呢,他除了背几句之乎者也,就只剩下种庄稼。他的专长,就是耕地犁田。他渴望和这群当之无愧的博士交谈学习,但又害怕暴露自己的葑菲陋质。他坐在最末端,遥望第一排能和皇帝说话的老先生们,既羡慕又无奈。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能够在二十一岁的年纪见到皇帝,并受到他的认可。还成了博士,这辈子都值。实际上他的这一幸运,已经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正当他打算要和旁边的人说话时,丞相李斯那无情而带着丝丝寒意的声音传了过来。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风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什么意思?所有博士都不太明白,可字面意思就是这样。张牛儿正在消化这些话,已经有人懂得。除开他们这几十个博士,以后不允许再有人讨论百家思想。也就是说,除了他们这群人,天下将不再设立和讨论学习诸子百家。那么他们这群人死后,天下将不再有百家思想的存在。另外,焚烧所有百家书籍,算是断了他们最后的希望。这群人登时哀痛不已,每个人的脑袋似乎都不再是自己的,拼了命地磕头求情。然而迎接他们的则是皇帝的同意。
制曰:“可。”
所有人悲愤的同时,也在寻求原因。好端端的,皇帝刚才还和他们有说有笑,怎么转眼间就这个样子。这时候前排的人传来了消息。说是齐人淳于越反对郡县,并谈及古制的事情,得罪了皇帝。实际上是得罪了推行新法的丞相李斯,李斯自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有人都在声讨这个淳于越,只有张牛儿有另外的思考。他在赴宴前就已经结识了淳于越,两人在咸阳宫前面聊过关于教育的话题。论知识,张牛儿比不过淳于越。可要是谈到教学,他自认有这个实力。毕竟他亲身教学这么些年了,经验非常丰富。他明白当前的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一是农民的学习意识,还有就是教学的质量。他这次来朝的目的有二,一是希望皇帝能号召老百姓积极学习知识(主学儒家,兼容其他家),二是希望朝廷为乡村设立学堂,邀请名人学士(最好是派遣,因为太多学士的脾气大得很,不一定愿意到乡村去)教学。他的观点得到了淳于越的大力支持,两人约定宴会的时候向皇帝奏报此事。淳于越的名气比他大,这样一来,成功几率也会上升。可谁也没想到,淳于越不提教育的事情,反而咄咄地让皇帝恢复旧制。这竟然招来了这样的一个坏结果。张牛儿义愤填膺,站起来怒骂丞相李斯。丞相李斯本来冷峻的一张脸,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哂。听了张牛儿的怒骂,瞬间阴沉得能滴出水。始皇帝饶有兴趣地看着张牛儿,又望几眼丞相李斯。李斯自然是不敢有所举动,他向始皇帝行礼,声讨张牛儿蔑视朝廷,无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