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二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 (1/5)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过了三月,老张就七十一了。他端坐在凳子上,眼神犀利,任何细小的动静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户,家里却不见一只老鼠,足以证明他的本事。他的耳朵,比鹰的眼睛灵。说起这事,还得感谢他年轻充军时的训练。如今他和年轻力壮的人没有了共同语言,他们说的和他说的永远是牛头不对马嘴。后来他发现村子里的年轻人都爱听他讲以前的故事,就把自己的过往重新整理一遍,谁想听他就讲给谁听。有时候没人找他,他还主动找人去讲。没办法,老人一旦抓住说话的机会,就像他们那执拗的脾气一样,不会轻易放弃。

张老的父母没给他取什么了不得的名字,平时就叫他张牛儿,因为他爱和牛待在一起。张牛儿出生的时候,战争的消息总是萦绕在耳畔,就像苍蝇一样,赶也赶不走。到五岁,国君把邻边的韩国灭了。这是路经他们村,一支自西向东的军队告诉他们的。在那个年代,村子外面的所有消息,都是靠这些行军队伍带过来。全村人都为打了胜仗的消息而高兴,他们分不清韩国在哪个方向,都以为这是凯旋归来的军队,家家户户都拿出粮食来招待这些英勇神武,保家卫国的铮铮铁汉。只有张牛儿不这么认为,因为他悄悄问过这些兵,这支队伍是去开拓疆土,而非保家卫国,那要比保家卫国更值得关注。他也想去,从小他就被教育,要孝顺,要忠心。忠自然是忠心自己的国君。他也想为国君奋战,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忠心,他愿意为国捐躯。一方面,如果他活下来,受到国君的嘉奖,带着这份名誉荣归故里,便是光宗耀祖的大孝事。想到这里,他蹽开两条短小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泞的路向一名士兵追去。结果显而易见。那名士兵也鼓励他好好成长,把自己长成一个男子汉,再报效国君。然而,五岁时的张牛儿,又瘦,头还大,细胳膊细腿,那突出的头仿佛随时会把身子给压折一般——典型的营养不良。连连征战,他们这些农户家里的粮食前前后后上缴得也差不多快空了。又频频遭灾,大灾小灾,粮食收成不够。即使这样,他们心里也清楚,宁愿饿着自己,也不能饿着为保护他们而奋战沙场的战士。在老人眼里,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家有亲的孩子。哪家孩子不是娃?当然,有时候他们也会抱怨一下自己的国君。他能不能管管自己的臣民呢?老百姓都快揭不开锅啦!饿死了他们,谁给国家上缴税金和粮食?没有粮食,战士们怎么能打仗?现在听到打了胜仗的消息,他们觉得终于可以安稳下来。天下太平,就能安安心心种庄稼。家里也就不用再私藏粮食。他们全拿了出来,毫不吝啬地给了这些战士。他们是功臣。张牛儿知道他们是去开拓疆土,非常清楚灭韩只是开始。他恨自己生不逢时,偏偏在建功立业的大时代下是个小孩儿。等他长大成人,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村里的人,尤其是他的父母,根本不信他的话。老母亲担忧地伸出满是皴的手抚摸他的额头,生怕他坏了病。已经瘦得皮包骨的手,硬得出奇。坚硬的皮碰上张牛儿滑嫩的肌肤,让他感到恐惧。他想躲避这双手,然而却没有力量。外面苍凉的春雨在薄纱般的雾气之间来回游走,张牛儿瞥了一眼外面,无意间发现院前拴着的牛儿也在盯着他。他喏喏地和母亲说牛儿要吃草了,母亲这才放开他。他长舒一口气,赶紧离开屋子,冒着雨牵着牛鼻上的绳子出了门。刚出门就遇上了一名退伍的士兵。这名士兵是随军北上的,驻扎在粮仓,负责做饭。因为粮仓被偷袭,他英勇抵抗,让粮仓免遭火害,也因此负了伤。将军王翦得知后,当着数万名军士的面,亲自给他嘉奖。他负伤被迫退伍还乡,将军将他的事上给报国君,估计这次回家后他能得到好几亩地。

他们村子是这名士兵回家的必经路,过了这个村子,再赶上一天一夜的路,他就能回家。从他的话里,张牛儿得知他已经五六年没有回过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