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二章 中医基础 (2/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在下则使其病气散泻于下。

第五节 虚实

虚实,是八纲辨证中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邪气盛为实证,正气衰为虚证。《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对于疾病虚实的辩证,一般是用于两处,一是用来区分邪气致病还是情志致病,前者为实病,后者为虚病。其二是用来区分实火还是虚火,现代中医普遍认为,精血不足即阴虚造成的阴阳失衡为虚火,治疗方法当滋阴去火,而阳气或阳神有余即阳亢造成的阴阳失衡为实火,治疗方法当潜阳去火。

对于区分实火还是虚火,我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脏腑火旺,病因在发病脏腑为实火,病因在其他脏腑则为虚火。以肝火旺为例,本身肝气旺盛或肝血不足造成的肝火为实火,而因为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引起的肝火则为虚火。

想象一下,人体的阴阳平衡就像一个天平,一边沉下去,另一边肯定要翘起来,而不像某些中医说的那样,阴阳失衡仅仅是单纯的阴虚不足或单纯的阳亢有余,去火一定既要滋阴,又要潜阳,双管齐下,方能无忧。

第六节 切脉

望闻问切是传统中医用来辨证分型确定病因的方法,其中以切脉最为常见,但却最为复杂。有人说真正高明的中医只靠望闻问三诊就能诊断病因,只有医术一般的中医才使用切脉。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不仅如此,现在的中医切脉,没有一个明确的脉象标准,同一位患者不同的中医切脉之后,会断出不同的病因,这着实让患者头疼。

我先普及一下基础的切脉知识。切脉,又称脉诊,是指中医用手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通过侦察脉象变化来确定病因的诊病方法。切脉有三种不同的部位:1头、手、足三部遍诊法;2人迎、寸口、跗阳三部脉诊法;3寸口诊法。切脉以寸口诊法为主,只有患者病情危急两手无脉时才使用另外两种方法。

寸口分寸、关、尺三部,各按左右手来分,共分为六部脉:左寸:心;左关:肝、胆;左尺:肾;右寸:肺;右关:脾胃;右尺:命门。诊危症及老弱病患时,有时不用寸、关、尺,只用浮取、中取、重取等指力轻重去区分。

寸口脉象分为平脉、病脉和怪脉。平脉指正常人的脉象,三部有脉,不大不小,不浮不沉,柔和有力有节奏。病脉即显现有病的脉象,病脉有二十八种,常见的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长脉、短脉、滑脉、涩脉、微脉、散脉、弦脉、芤脉、紧脉、缓脉、革脉、牢脉、弱脉、濡脉、伏脉、促脉、结脉、代脉、疾脉、动脉十六种。怪脉也称为真脏脉、死脉、绝脉或败脉,多见于脏腑功能衰竭,阴阳严重失调等不治之症。

别说精通中医切脉,单单搞清楚这常见十六种病脉的区别,就比登天还难,这也就难怪同一位患者不同的中医切脉诊断出不同的病因了。下面我想谈谈我对中医切脉的看法。

中医切脉当合天时,一年四季不同季节人的脏腑阴阳情况是不同的。根据《黄帝内经》中对于疾病产生和传变的论述,以及天人相应的道理,可以推出以下结论:春天人肝火旺,脾气虚,肾(命门)气虚,心火旺,肺气虚;夏天人心火旺,肺气虚,肝气虚,脾气盛(胃火旺),肾(命门)气虚;季夏人脾气盛(胃火旺),肾(命门)气虚,心气虚,肺火旺,肝气虚;秋天人肺火旺,肝气虚,脾气虚,肾(命门)火旺,心气虚;冬天人肾(命门)火旺,心气虚,肺气虚,肝火旺,脾气虚。

我个人认为,脉象只有两种,阳脉和阴脉,也可称为强脉和弱脉、实脉和虚脉、刚脉和柔脉等等。春天人的正常脉象是左寸心脉强,左关肝脉强,左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