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医基础 (3/3)
换源: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肾脉弱,右寸肺脉弱,右关脾脉弱,右尺命门脉弱;夏天人的正常脉象为左寸心脉强,左关肝脉弱,左尺肾脉弱,右寸肺脉弱,右关脾脉强,右尺命门脉弱;季夏人的正常脉象为左寸心脉弱,左关肝脉弱,左尺肾脉弱,右寸肺脉强,右关脾脉强,右尺命门脉弱;秋天人的正常脉象为左寸心脉弱,左关肝脉弱,左尺肾脉强,右寸肺脉强,右关脾脉弱,右尺命门脉强;冬天人的正常脉象为左寸心脉弱,左关肝脉强,左尺肾脉强,右寸肺脉弱,右关脾脉弱,右尺命门脉强。
当然,切脉除了要考虑天时的差异,还要考虑人先天体质的不同,我将在下文中讲完天干命理后再接着论述切脉的方法。
第七节 针灸
针灸是针刺与艾灸两种治病方法的合称,针刺用于治疗气血瘀滞,而艾灸用于治疗寒邪湿痹。具体来说,针刺还分补针和泻针,气滞当用补针来疏导又不耗气,血瘀当用泻针来放泻淤血。补针导气当刺其远,即距离病灶要远,泻针放血当刺其近,即距离病灶要近。这是针刺的“补远泻近”原则。
针灸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刺后灸前”,十二经络连通五脏六腑,途经人体大大小小三百六十个穴位,形成一个循环往复四通八达的网络,脏腑有寒热邪气,针刺和艾灸的位置是不一样的,脏腑热邪内盛当针刺十二经络上脏腑之后的穴位,而脏腑寒邪内盛则应艾灸十二经络上脏腑之前的穴位。
除此之外,特殊穴位的针刺和艾灸还有麻醉、兴奋、止血和急救功能,相比于中药治疗,针灸见效快,副作用小,但是由于历史和人为因素,使得针灸这一神奇的中医诊疗之法几近失传,已经被我国申请为传统文化遗产,继承和开发针灸治病防病之术,是我辈华夏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